八月十四日夜招张孺愿钱叔达谢脩之陈汝大王玉生袁无竞集平远台观万岁神光二塔灯分得八庚

· 徐熥
良夜高台露气清,遥空灵籁送秋声。 桂枝先自轮中满,莲炬还从镜里生。 隐隐七层标舍利,双双百宝放光明。 龙膏烛与蟾蜍影,同向人天照化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灵籁(líng lài):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水声等。
  • 桂枝:指桂树的枝条,常用来象征秋天的到来。
  • 轮中满:指月亮圆满。
  • 莲炬:莲花形状的灯。
  • 镜里生:形容灯光从镜中反射出来,如同从镜中生出。
  • 舍利:佛教中指佛陀或高僧的遗骨,这里指塔中的圣物。
  • 龙膏烛:传说中用龙膏制成的烛,非常明亮。
  • 蟾蜍影:指月亮的影子,因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
  • 人天:人间与天界。
  • 化城:佛教用语,指佛的化身所在的地方。

翻译

在八月十四日的夜晚,高台上空气清新,远处自然的声音送来了秋天的气息。桂树的枝条预示着月亮的圆满,莲花形状的灯从镜中反射出光芒。隐约可见的七层塔标示着塔中的圣物,双塔中百宝放出耀眼的光明。传说中的龙膏烛与月亮的影子一同照亮了人间与天界,仿佛照亮了佛的化身所在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通过桂枝、莲炬等意象,表达了秋夜的宁静与美丽。诗中“遥空灵籁送秋声”一句,以自然的声音为引子,带出了秋夜的清凉与宁静。后文通过塔灯的光明与龙膏烛、蟾蜍影的对比,展现了夜晚的神秘与庄严。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秋夜美景的赞美和对佛教文化的敬仰。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