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江亭送林隐之山人还永嘉

· 徐熥
萧萧匹马万重山,遥指家林雁宕间。 竹叶难留孤客醉,桃花如笑故人颜。 不将旅食弹长铗,已动归心忆小蛮。 歌罢骊驹声渐远,吸江亭外即阳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萧:形容马嘶声。
  • 匹马:一匹马,指单骑。
  • 万重山:形容山峦重叠。
  • 遥指:远远地指向。
  • 家林:家乡的树林,代指家乡。
  • 雁宕:即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此处指林隐之的家乡。
  • 竹叶:指竹叶青酒。
  • 孤客:独自旅行的人。
  • 桃花如笑:形容桃花盛开,仿佛在微笑。
  • 故人颜:旧友的面容。
  • 旅食:旅途中的饮食。
  • 弹长铗:弹剑,古代士人失意时常有的动作。
  • 归心:归乡的心情。
  • 小蛮:指家中的妾或爱妻。
  • 歌罢骊驹:骊驹,古代送别时唱的歌,歌罢指送别结束。
  • 阳关:古代关隘名,此处比喻离别的关口。

翻译

马嘶声萧萧,独自一人骑马穿越重重山峦,远远地指向家乡的方向,那雁荡山间。难以用竹叶青酒留住孤独的旅人醉意,桃花盛开仿佛在微笑,映照着故友的面容。不再因旅途的艰辛而弹剑叹息,归乡的心情已经涌动,思念家中的爱妻。送别的歌声渐渐远去,吸江亭外,即是离别的阳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送别友人归乡的深情场景,通过“萧萧匹马万重山”和“遥指家林雁宕间”等句,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对家乡的思念。诗中“竹叶难留孤客醉,桃花如笑故人颜”巧妙运用比喻,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与对友人的深情。结尾“歌罢骊驹声渐远,吸江亭外即阳关”则以歌声渐远和阳关的象征,抒发了离别的哀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诗人徐熥的送别诗风格。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