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汝翔游惠州

· 徐熥
马蹄随处认桄榔,千里孤身入瘴乡。 岭路春声啼翡翠,蛮村秋色变蕉黄。 朝云香骨累累土,夜月花神淡淡妆。 莫向异方思故国,夏初先得荔枝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桄榔(guāng láng):一种热带植物,常绿乔木,果实可食。
  • 瘴乡:指有瘴气的地方,古代认为南方多瘴气,常指南方边远地区。
  • 翡翠:这里指鸟类,翡翠鸟,以其羽毛鲜艳著称。
  • 蛮村: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称呼。
  • 蕉黄:指香蕉成熟时的黄色,也泛指南方秋天的景色。
  • 朝云香骨:指朝云墓,朝云是苏轼的侍妾,死后葬于惠州。
  • 累累土:形容坟墓。
  • 花神:指美丽的女子。
  • 淡淡妆:淡雅的妆容。
  • 异方:异乡,外地。
  • 故国:故乡。
  • 荔枝:一种热带水果,夏季成熟。

翻译

骑马行走,随处可辨认出桄榔树,千里孤身一人进入了充满瘴气的南方边远之地。岭南的春天,鸟儿啼鸣,声音如翡翠般悦耳;到了秋天,蛮村的景色变得如同成熟的香蕉一样黄。朝云的墓地,坟土累累;夜晚的月光下,美丽的女子化着淡雅的妆容。不要在异乡过多思念故乡,因为初夏时你已经可以品尝到新鲜的荔枝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陈汝翔前往惠州时的深情与对异乡景色的描绘。诗中,“桄榔”、“瘴乡”等词语勾勒出了南方的特色,而“翡翠”、“蕉黄”则生动地描绘了岭南的春景与秋色。后两句通过对朝云墓和花神妆容的描写,增添了诗意与美感。最后,诗人以荔枝为引,劝慰友人不必过于思念故乡,因为异乡也有其独特的美好。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异乡生活的积极态度。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