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南郊

明王敦大报,泰畤礼神君。 位以南离正,宵从甲子分。 月临太乙馆,星动羽林军。 除道疑登岱,鸣箫异度汾。 声容六变合,海岳百灵纷。 封检微题字,屏帷悉画云。 神光人共见,天语帝亲闻。 盛迹谁能赋,多惭扈从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泰畤(tài zhì):古代祭祀时用的祭坛。
  • 甲子(jiǎ zǐ):天文历法中的一个时辰单位,也指干支纪年的第一个年份。
  • 太乙(tài yǐ):古代神话中月宫的所在地。
  • 羽林军(yǔ lín jūn):古代汉朝的禁卫军队。
  • (dài):泰山的别称。
  • (fén):古代地名,指今山西省的汾河。

翻译

冬至南郊 [明]唐顺之

明王庄严地举行盛大的祭祀,恭敬地向神明行礼。 祭坛建在南方,夜晚从甲子时辰开始祭祀。 皓月照耀着太乙宫殿,星辰闪烁着羽林军队。 除了正道,仿佛登上了泰山,箫声奇妙地传来汾河之畔。 祭祀的声音和仪容六变,海岳间百灵纷纷飞舞。 神明的光芒让人们共同目睹,天上的声音让帝王亲自聆听。 这样盛大的场面,谁能够用言辞来赋诗,我只能谦卑地跟随在众人之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时在南郊举行的盛大祭祀场面,通过对祭祀仪式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宗教信仰和祭祀文化的壮丽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华丽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作者对神明的虔诚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礼仪之美。整体氛围庄严肃穆,给人以肃然起敬之感。

唐顺之

唐顺之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应德,一字义修,称荆川先生。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曾协助总督胡宗宪讨倭寇,谓御敌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受祸。曾亲率舟师,邀敌于长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户镗、刘显赴援,亲跃马布阵,持刀直前。以功升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学问广博,通晓天文、数学、兵法、乐律等,兼擅武艺,提倡唐宋散文,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被称为“唐宋派”。有《荆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