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少微上人入蜀

十方俱是梦,一念偶寻山。 望刹经巴寺,持瓶向蜀关。 乱猿心本定,流水性长闲。 世俗多离别,王城几日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十方:佛教用语,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下十个方位,泛指世界或宇宙。
  • 一念:佛教用语,指极短的时间,瞬间。
  • 望刹:远望寺庙。
  • 持瓶:手持水瓶,指行脚僧人携带的用具。
  • 蜀关:指蜀地的关隘,这里泛指蜀地。
  • 乱猿:指山中猿猴,比喻心绪不定。
  • 王城:指京城。

翻译

世间万物皆如梦幻,偶然间心念一动,便踏上了寻山之旅。 远望寺庙,经过巴地的寺院,手持水瓶,向着蜀地的关隘前行。 山中的猿猴虽乱,但它们的心本自安定,流水虽动,却有着长久的闲适。 在这纷扰的世俗中,离别是常有的事,不知何时才能再回到京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少微上人入蜀的旅途景象,通过“十方俱是梦”和“一念偶寻山”表达了人生如梦、心念所至的佛教思想。诗中“乱猿心本定,流水性长闲”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比喻人的内心状态,表达了即使外界纷扰,内心亦可保持平静的禅意。结尾的“世俗多离别,王城几日还”则透露出对世俗离别的感慨和对归途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戴叔伦诗歌的清新脱俗和禅意深邃。

戴叔伦

戴叔伦

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