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怀古

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 浩浩波声险,苍苍天色愁。 三方归汉鼎,一水限吴州。 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遥远。
  • 浩浩:形容水势盛大。
  • 苍苍:形容天空的颜色。
  • 三方归汉鼎:指三国时期的魏、蜀、吴最终都归于晋朝,象征着统一。
  • 一水限吴州:指长江将吴地与其他地区分隔开。
  • 霸国:指历史上的强大国家。

翻译

大江横亘万里,古渡口遥望千秋。 波涛声浩浩荡荡,天色苍苍带着愁绪。 三国最终归于晋朝统一,长江将吴地与其他地区分隔。 那些曾经的霸权国家如今何在?只有清泉依旧长流不息。

赏析

这首作品以京口为背景,通过对大江、古渡、波声、天色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自然的永恒。诗中“三方归汉鼎,一水限吴州”巧妙地将历史变迁与地理特征结合,表达了时光流转、朝代更迭的感慨。结尾的“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则深刻反映了历史的无常和自然的恒常,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永恒的赞美。

戴叔伦

戴叔伦

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