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
嬴氏设防胡,烝沙筑冤垒。
蒙公取勋名,岂算生民死。
运畚力不禁,碎身砂碛里。
黔黎欲半空,长城舂未已。
皇天潜鼓怒,力化一女子。
遂使万雉崩,不尽数行泪。
自古进身者,本非陷物致。
当时文德修,不到三世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嬴氏:指秦始皇,姓嬴。
- 烝沙:堆积沙石。
- 冤垒:指长城,因建长城而死伤无数,故称冤垒。
- 蒙公:指蒙恬,秦朝名将,曾督造长城。
- 勋名:功名。
- 运畚:搬运土石的工具。
- 砂碛:沙漠。
- 黔黎:百姓。
- 舂:捣碎,此处指劳役。
- 皇天:天帝。
- 力化:以力服人。
- 万雉:形容城墙高大。
- 文德:文治和德政。
翻译
秦始皇为了防御胡人,堆积沙石建造了充满冤屈的长城。蒙恬因此获得了功名,却不在乎百姓的生死。搬运土石的劳工们力竭身亡,碎骨于沙漠之中。百姓们几乎被榨干,长城的劳役却永无止境。天帝暗中愤怒,以力服人,最终只用了一个女子(指王昭君)的力量。于是,那高大的城墙崩塌了,无数人流下了不尽的泪水。自古以来,那些进身于高位的人,本不应通过陷害他人来达到目的。如果当时能够修文德,或许不会不到三代就灭亡。
赏析
这首作品深刻批判了秦始皇建造长城的暴政和对百姓的残酷剥削。诗中通过“冤垒”、“碎身砂碛里”等意象,生动描绘了百姓在建造长城过程中的悲惨遭遇。同时,诗人借用“力化一女子”的典故,讽刺了秦始皇的暴政最终导致国家的崩溃。最后,诗人提出了文德治国的重要性,暗示了暴政不能长久,只有仁政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