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放琴客歌

· 顾况
佳人玉立生此方,家住邯郸不是倡。 头髻䰀鬌手爪长,善抚琴瑟有文章。 新妍笼裙云母光,朱弦绿水喧洞房。 忽闻斗酒初决绝,日暮浮云古离别。 巴猿啾啾峡泉咽,泪落罗衣颜色暍。 不知谁家更张设,丝履墙偏钗股折。 南山阑干千丈雪,七十非人不暖热。 人情厌薄古共然,相公心在持事坚。 上善若水任方圆,忆昨好之今弃捐。 服药不如独自眠,从他更嫁一少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䰀鬌(wǒ tuǒ):形容发髻的形状。
  • 云母:一种矿物,常用于装饰品,此处形容裙子的光泽。
  • 朱弦:红色的琴弦。
  • 绿水:指琴声如流水般悠扬。
  • 洞房:新婚夫妇的房间,此处指佳人所在之处。
  • 啾啾:形容猿猴的叫声。
  • :形容水流声。
  • (yē):形容颜色变淡。
  • 钗股折:指发饰中的钗子折断。
  •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意指最高的善行如水般自然无为。

翻译

佳人玉立于此方,家在邯郸却非歌女。她发髻如云,手指修长,擅长抚琴且文采斐然。新裙如云母般闪光,红弦绿水之声在洞房中回荡。忽然听说她决绝地放弃斗酒,日暮时分,古时的离别之情如浮云般涌上心头。巴猿啾啾,峡泉声咽,泪水落在罗衣上,颜色渐渐淡去。不知哪家重新设宴,丝履偏斜,钗股折断。南山千丈雪,七十岁的人非得他人相伴才能感到温暖。人情淡薄自古如此,相公心志坚定,持事不移。上善若水,任其方圆,回忆往昔的喜爱,如今却已弃捐。服药不如独自安眠,任由她再嫁一少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才艺双全的佳人,她不仅貌美如玉,而且擅长音乐和文学。诗中通过对比佳人的才艺与她所遭遇的离别和冷漠,表达了诗人对人情淡薄的感慨。诗的结尾,诗人以“上善若水”的哲理,暗示了顺应自然、超脱世俗的态度,同时也透露出对佳人命运的无奈和释然。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和对世态炎凉的深刻认识。

顾况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 ► 2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