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课成感怀

· 韩偓
别离终日心忉忉,五湖烟波归梦劳。 凄凉身事夏课毕,濩落生涯秋风高。 居世无媒多困踬,昔贤因此亦号咷。 谁怜愁苦多衰改,未到潘年有二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忉忉(dāo dāo):形容忧愁的样子。
  • 五湖:指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这里泛指江湖。
  • 濩落(huò luò):空旷冷落。
  • 困踬(kùn zhì):困顿,不顺利。
  • 号咷(háo táo):大声哭泣。
  • 潘年:指三十岁。潘岳《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后因以“潘年”指三十岁左右。
  • 二毛:指头发斑白,即有白发。

翻译

离别之后,心中终日忧愁,思念着五湖的烟波,归乡的梦也变得劳顿。 凄凉的身世,夏天的课程结束后,空旷冷落的生涯,秋风正高。 生活在世上没有得到帮助,多有困顿不顺,昔日的贤人也因此而大声哭泣。 有谁怜悯我这般愁苦,身体和容颜都已衰改,还未到三十岁,就已经有了白发。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忧愁和对未来的无奈感慨。诗中,“五湖烟波归梦劳”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而“濩落生涯秋风高”则反映了诗人当前生活的凄凉与空虚。后两句通过对“困踬”和“号咷”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和对前贤遭遇的共鸣。最后,诗人以“未到潘年有二毛”自况,抒发了对年华早衰的哀愁,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韩偓

韩偓

韩偓,晚唐五代诗人,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