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氏子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谁氏子:指诗中的主人公,一个离家出走的年轻人。
- 王屋:山名,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北,古代传说中常有仙人居住。
- 道士:指修道的人,这里特指在王屋山修行的道士。
- 白头老母:指年老的母亲。
- 翠眉新妇:指年轻的妻子,翠眉形容女子眉毛的美丽。
- 吹凤笙:指学习吹奏笙,笙是一种古代乐器,凤笙形容笙的美妙。
- 灵妃媲萧史:灵妃指传说中的仙女,萧史是古代传说中的音乐家,这里比喻追求高雅的艺术境界。
- 轻寻常:轻视平凡、普通的事物。
- 贵仕:指高官显贵。
- 乾死穷山:指在荒凉的山中死去。
- 岂弟:同“恺悌”,和乐平易。
- 罚一劝百:通过惩罚一个人来劝诫众人。
- 政之经:政治的基本原则。
- 不从而诛:如果不听从就加以惩罚。
- 友亲:朋友和亲人。
- 写吾此诗持送似:写下这首诗,拿着它送给你。
翻译
这个既不痴也不狂的年轻人是谁呢?他离家去王屋山称自己为道士。 他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站在门口哭泣,拉断他的衣袖也留不住他。 他年轻的妻子,才二十岁,带着他回家时穿过市场哭泣。 有人说他想学吹笙,追求像灵妃和萧史那样的高雅境界。 又有人说他轻视平凡,冒险追求高官显贵。 虽然有神仙的传说,但知道的人都明白那是虚妄的。 圣明的君主和贤能的宰相怎能被欺骗,他在荒凉的山中死去又等待什么呢? 唉,我真心希望和乐平易,愿意去教导他直到最后。 通过惩罚一个人来劝诫众人,是政治的基本原则,如果不听从再加以惩罚也不迟。 有谁能怜悯他的朋友和亲人,写下这首诗,拿着它送给你。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年轻人离家出走去王屋山修道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些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诗中,韩愈对这种行为持有批评态度,认为追求虚无的神仙境界是不现实的,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他强调了家庭责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提倡通过教育和适当的惩罚来引导人们回归正道。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