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卧疾深村闻一二郎官今称继使闽越笑余迂古潜于异乡闻之因成此篇

· 韩偓
枕流方采北山薇,驿骑交迎市道儿。 雾豹秪忧无石室,泥鳅唯要有洿池。 不羞莽卓黄金印,却笑羲皇白接䍦。 莫负美名书信史,清风埽地更无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枕流:指隐居山林,以流水为枕,形容隐居生活。
  • 北山薇:指隐士的食物,源自《诗经·小雅·北山》,薇是一种野菜。
  • 驿骑:古代传递文书、消息的骑马使者。
  • 市道儿:指市井小人,世俗之人。
  • 雾豹:比喻隐居的贤士。
  • 石室:指隐居的处所。
  • 泥鳅:比喻庸俗之人。
  • 洿池:污浊的池塘,比喻庸俗的环境。
  • 莽卓:指莽草和卓草,比喻庸俗之物。
  • 黄金印:指官印,象征权力和地位。
  • 羲皇:指古代的贤君,比喻高洁的人物。
  • 白接䍦:白色的头巾,比喻清贫而高洁的生活。
  • 信史:真实可信的历史记载。
  • 清风埽地:比喻清廉正直,不留任何污点。

翻译

我正隐居山林,采摘北山的野菜,却听说有驿站的使者频繁迎接那些市井小人。我这隐居的贤士只担忧没有坚固的隐居之所,而那些庸俗之人只要有污浊的池塘就满足了。我不以那些庸俗之物和权力的象征为荣,反而笑那些高洁的人物过着清贫的生活。不要辜负了美好的名声,要留下真实可信的历史记载,保持清廉正直,不留任何污点。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韩偓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鄙视。诗中通过对比隐士与市井小人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追求和对权势的淡漠。诗人以“雾豹”自喻,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珍视和对庸俗环境的忧虑。最后,诗人强调了保持清廉正直的重要性,希望自己的名声能够被真实地记录在历史上,不留任何污点。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世俗的超脱。

韩偓

韩偓

韩偓,晚唐五代诗人,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