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六日作四首

· 韩偓
日离黄道十年昏,敏手重开造化门。 火帝动炉销剑戟,风师吹雨洗乾坤。 左牵犬马诚难测,右袒簪缨最负恩。 丹笔不知谁定罪,莫留遗迹怨神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道:古人认为太阳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也指太阳运行的轨迹。
  • 敏手:指有才能的人。
  •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
  • 火帝:古代神话中的火神。
  • 风师: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 乾坤:天地。
  • 左牵犬马:比喻权臣的亲信。
  • 右袒簪缨:指权贵。
  • 丹笔:古代记录罪行的红色笔。
  • 神孙:指皇帝的子孙。

翻译

太阳离开黄道已有十年之久,昏暗不明。有才能的人重新开启了自然的大门。火神动用炉火销毁了武器,风神吹来风雨洗涤了天地。左边的亲信难以预测,右边的权贵最是忘恩负义。红色的笔不知道该定谁的罪,不要留下遗迹让皇帝的子孙怨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神话中元素的描绘,隐喻了政治的黑暗和权力的腐败。诗中“日离黄道十年昏”暗示了长时间的混乱和无序,“敏手重开造化门”则表达了对于清明政治的渴望。后两句通过对火帝和风师的描绘,象征着对混乱世界的净化。而“左牵犬马”和“右袒簪缨”则直接批判了权臣和权贵的不可信赖。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公正审判的期待和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担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状况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韩偓

韩偓

韩偓,晚唐五代诗人,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