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灵寺守岁

守岁山房迥绝缘,灯光香灺共萧然。 无人更献椒花颂,有客同参柏子禅。 已悟化城非乐界,不知今夕是何年。 忧心悄悄浑忘寐,坐待扶桑日丽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守岁:中国传统习俗,指除夕夜不睡觉,熬夜迎接新年的到来。
  • 山房:山中的房屋,常指隐居或清静之地。
  • 迥绝缘:迥,远;绝缘,断绝尘缘,指远离世俗。
  • 灯光香灺:灺(xiè),烛灰;指灯火和香烛的余烬。
  • 萧然:冷清、寂静的样子。
  • 椒花颂:古代一种颂词,用以祈福。
  • 柏子禅:指禅宗的修行,柏子象征长寿。
  • 化城:佛教用语,指幻化的城市,比喻虚幻的境界。
  • 乐界:快乐的境界。
  •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神树,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指东方。

翻译

在山中的房屋里守岁,远离尘世的纷扰,灯火和香烛的余烬共同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没有人再献上椒花颂来祈福,却有客人一同参悟柏子禅的修行。已经领悟到幻化的城市并非真正的快乐之地,也不知道今夜是何年何月。忧虑的心情悄悄袭来,让人忘记了睡眠,只能坐着等待东方日出,天空变得明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守岁的情景,通过对比世俗的繁华与禅宗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超然态度和对禅理的深刻领悟。诗中“已悟化城非乐界”一句,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虚幻的认识,而“坐待扶桑日丽天”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光明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洁情怀。

戴叔伦

戴叔伦

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