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谢夷甫宰馀姚县

君去方为宰,干戈尚未销。 邑中残老小,乱后少官僚。 廨宇经兵火,公田没海潮。 到时应变俗,新政满馀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古代官职,相当于县令。
  • 干戈:指战争。
  • 邑中:指县城中。
  • 残老小:指残存的老人和小孩。
  • 乱后:战乱之后。
  • 官僚:指官员。
  • 廨宇:官署,官员办公的地方。
  • 兵火:战争的破坏。
  • 公田:官府所有的田地。
  • :淹没。
  • 海潮:海水涨潮。
  • 应变俗:适应当地的风俗习惯。
  • 新政:新的政策或措施。
  • 馀姚:地名,今浙江省余姚市。

翻译

你即将前往担任余姚县的县令,然而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去。 县城中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小孩,战乱之后,官员也少了很多。 官署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官府的田地也被海潮淹没。 当你到达那里时,应该适应当地的风俗,实施新的政策,让余姚焕发新生。

赏析

这首诗是戴叔伦送别即将前往余姚县任职的朋友谢夷甫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战乱后的余姚县,残破不堪,人烟稀少,官员缺乏,官署和公田都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诗人希望谢夷甫能够适应当地的风俗,推行新政,使余姚县得以恢复生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期望和对战乱后重建家园的希望。

戴叔伦

戴叔伦

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