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处士山中见赠
厥初游太学,相与极周旋。
含采共朝暮,知言同古先。
孟阳题剑阁,子云献甘泉。
斯须旷千里,婉娩将十年。
今来艳阳月,好鸟鸣翩翩。
同声既求友,不肖亦怀贤。
引领迟芳信,果枉瑶华篇。
成颂非其德,高文徒自妍。
声尘邈超越,比兴起孤绝。
始信郢中人,乃能歌白雪。
跂予北堂夜,摇笔酬明哲。
绿竹动清风,层轩静华月。
想像南山下,恬然谢朝列。
犹恐鶗鴂鸣,坐看芳草歇。
邀以青松色,同之白华洁。
永愿登龙门,相将持此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厥初:其初,最初。
- 太学: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
- 含采:含蓄地采纳,指学习和吸收知识。
- 知言:明智的言论。
- 孟阳:人名,可能指孟浩然,唐代诗人。
- 题剑阁:在剑阁题诗,剑阁是地名,位于今四川省。
- 子云:人名,可能指杨修,东汉文学家。
- 献甘泉:向皇帝献上甘泉赋,甘泉是汉代宫殿名。
- 斯须:片刻,一会儿。
- 婉娩:柔顺,这里指时间的流逝。
- 艳阳月:春光明媚的月份,指春天。
- 翩翩:形容鸟飞得轻快。
- 不肖:不才,自谦之词。
- 引领:伸长脖子,形容急切期待。
- 芳信:美好的消息。
- 瑶华篇:美好的诗篇。
- 成颂:成就颂扬。
- 高文:高雅的文章。
- 声尘:名声和影响。
- 邈超越:遥远而超越。
- 比兴:比喻和兴起。
- 孤绝:独特而超群。
- 郢中人:指楚国郢都的人,这里比喻有才华的人。
- 白雪:指高雅的乐曲。
- 跂予:踮起脚尖,形容急切。
- 北堂:北面的厅堂。
- 摇笔:挥笔写作。
- 明哲:明智的人。
- 层轩:重叠的楼台。
- 恬然:安静舒适的样子。
- 谢朝列:辞去官职。
- 鶗鴂:杜鹃鸟,鸣声悲切。
- 坐看:静静地看着。
- 邀以:以...邀请。
- 青松色:青松的颜色,比喻坚贞不屈。
- 白华洁:白色的花朵,比喻纯洁无瑕。
- 登龙门:比喻得到高升或成名。
- 相将:相互扶持。
- 持此节:保持这种节操。
翻译
最初在太学游学时,我们相互周旋。 我们共同学习和吸收知识,从早到晚, 分享着古人的智慧言论。 孟阳在剑阁题诗,子云向皇帝献上甘泉赋。 片刻间,我们已相隔千里, 柔顺的时间流逝,转眼已是十年。 如今春光明媚,鸟儿轻快地鸣叫。 志同道合的人寻求朋友, 我虽不才,也怀有对贤人的敬仰。 我急切地期待着美好的消息, 果然收到了你美好的诗篇。 成就颂扬并非我的德行, 高雅的文章只是自得其乐。 我的名声和影响遥远而超越, 比喻和兴起都显得独特而超群。 我开始相信郢都的人, 能唱出高雅的《白雪》。 我踮起脚尖,在北面的厅堂里, 挥笔回应你的明智。 绿竹在清风中摇曳, 重叠的楼台映着静谧的月光。 我想象着南山下的宁静, 舒适地辞去了官职。 我担心杜鹃的悲鸣, 静静地看着芳草凋零。 我以青松的坚贞邀请你, 与你一同保持白花的纯洁。 我永远希望得到高升, 相互扶持,保持这种节操。
赏析
这首诗是储光羲对李处士山中见赠的回应,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诗中通过回忆太学时期的共同学习,以及对孟阳、子云等文人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和道德的崇高追求。后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春日的鸟鸣、绿竹清风,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感情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