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惠康公主挽歌二首

· 韩愈
定谥芳声远,移封大国新。 巽宫尊长女,台室属良人。 河汉重泉夜,梧桐半树春。 龙轜非厌翟,还辗禁城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定谥(shì):确定谥号。
  • 芳声:美好的名声。
  • 移封:改变封地。
  • 大国:指封地广阔的国家。
  • 巽宫:指皇宫中的东南方位,古代认为东南为长女之位。
  • 尊长女:指公主。
  • 台室:指公主的居所。
  • 良人:指公主的丈夫。
  • 河汉:银河。
  • 重泉:深泉,比喻阴间。
  • 梧桐:树名,常用来象征秋天或哀悼。
  • 半树春:指春天梧桐树只长出一部分新叶,象征生命的脆弱。
  • 龙轜(ér):古代帝王或贵族的灵车。
  • 厌翟(yàn dí):厌倦了翟车,翟车是古代贵族妇女乘坐的车。
  • 禁城:皇城。

翻译

谥号定下,美好的名声远播,封地迁移至新的广阔国度。 皇宫东南方尊崇长女,公主的居所属于她的良人。 银河在阴间的夜晚流淌,梧桐树在春天只长出半树新叶。 龙形的灵车不再厌倦翟车,继续在皇城中辗转前行。

赏析

这首作品是韩愈为梁国惠康公主所作的挽歌,通过描绘公主生前的尊贵地位和死后的哀荣,表达了对公主的深切怀念和敬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如“巽宫尊长女”、“河汉重泉夜”等,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哀婉的氛围。同时,通过对公主生前身后事的描述,也反映了唐代皇室成员的尊贵与荣耀。

韩愈

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 4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