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郊乐章赤帝徵音肃和

· 魏徵
离位克明,火中宵见。 峰云暮起,景风晨扇。 木槿初荣,含桃可荐。 芬馥百品,铿锵三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离位:指南方,因南方属火,与八卦中的“离”相对应。
  • 克明:能够照亮。
  • 火中宵见:在夜晚的火光中显现。
  • 峰云暮起:山峰上的云在傍晚时分升起。
  • 景风:指和煦的风。
  • 晨扇:早晨的风如同扇子般轻拂。
  • 木槿:一种夏季开花的植物。
  • 初荣:刚开始开花。
  • 含桃:指樱桃。
  • 可荐:适合供奉。
  • 芬馥:香气浓郁。
  • 百品:形容种类繁多。
  • 铿锵:形容声音响亮有力。
  • 三变:多次变化。

翻译

在南方的位置上,它能够照亮一切,就像夜晚的火光中显现的那样。山峰上的云在傍晚时分升起,早晨的和风如同扇子般轻拂。木槿花刚开始绽放,樱桃也成熟了,适合供奉。香气浓郁,种类繁多,声音响亮有力,多次变化。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植物的生长状态,展现了夏日的热烈与生机。诗中“离位克明,火中宵见”描绘了南方夏日的明亮与热烈,而“峰云暮起,景风晨扇”则进一步以山峰的云雾和晨风来渲染夏日的气候特点。后半部分通过对木槿和樱桃的描述,以及“芬馥百品,铿锵三变”的概括,赞美了夏日万物的繁荣与多姿多彩。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夏日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

魏徵

魏徵

魏徵,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 ,也有说在河北晋州)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 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