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

· 庞蕴
四大本无情,清虚无色声。 达人悟空理,知法本无生。 诸佛常现前,妙德亦同行。 无无无障碍,心牛不肯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四大:佛教术语,指构成物质世界的四种基本元素,即地、水、火、风。
  • 清虚:指清净虚无的境界。
  • 色声:佛教术语,色指物质形态,声指声音,这里泛指一切感官所感知的事物。
  • 达人:指通达事理、智慧高超的人。
  • 悟空理:领悟到空性的道理,即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无常、无我、空幻不实的。
  • 知法本无生:知道一切法(事物)本来就没有生起,是空无自性的。
  • 现前:出现在眼前,这里指诸佛的智慧和教诲时刻显现。
  • 妙德:指诸佛的微妙功德。
  • 同行:一起行走,这里指与诸佛的智慧和功德同行。
  • 无无:双重否定,表示绝对的空无。
  • 障碍:阻碍,障碍物。
  • 心牛:比喻内心的执着和烦恼。
  • :耕作,这里比喻修行。

翻译

构成世界的四大元素本无情感,清净虚无之中没有物质和声音。 智慧高超的人领悟了空性的道理,知道一切事物本来就没有生起。 诸佛的智慧和教诲时刻显现,与诸佛的微妙功德同行。 绝对的空无没有任何障碍,内心的执着和烦恼不愿去修行。

赏析

这首诗偈表达了佛教的空性思想和修行境界。诗中,“四大本无情”和“清虚无色声”描绘了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空无的,没有情感和实体。接着,“达人悟空理”和“知法本无生”强调了智慧者对空性道理的领悟,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空幻不实的。后两句“诸佛常现前”和“妙德亦同行”表达了修行者与诸佛智慧和功德的紧密联系。最后,“无无无障碍”和“心牛不肯耕”则指出了修行者在领悟空性后,内心无执着,但同时也可能面临修行懈怠的挑战。整首诗偈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佛教哲学的深邃和修行的艰辛。

庞蕴

唐衡州衡阳人,字道玄。嗜佛法,曾谒僧人石头。因厌贪俗,沉家财于洞庭,鬻竹器以为生。后居襄阳,世称庞居士。工诗。有《诗偈》。 ► 207篇诗文

庞蕴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