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诗十一首

· 韩愈
秋气日恻恻,秋空日凌凌。 上无枝上蜩,下无盘中蝇。 岂不感时节,耳目去所憎。 清晓卷书坐,南山见高棱。 其下澄湫水,有蛟寒可罾。 惜哉不得往,岂谓吾无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恻恻(cè cè):形容悲伤或凄凉。
  • 凌凌(líng líng):形容天空高远清澈。
  • (tiáo):蝉。
  • (zēng):一种捕鱼工具,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捕捞。

翻译

秋天的气息日渐凄凉,秋天的天空日渐高远清澈。 树枝上不再有蝉鸣,盘子里也不再有苍蝇。 难道不是因为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耳朵和眼睛才远离了那些令人憎恶的事物吗? 清晨时分,我整理书籍坐下,望着南山的轮廓显得格外高峻。 山下清澈的湫水,有蛟龙在寒冷中可以被捕捞。 可惜我不能前去,难道是因为我没有这个能力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对比夏日的喧嚣与秋日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感受。诗中,“恻恻”和“凌凌”两个词巧妙地捕捉了秋天的气息和天空的特点,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后文通过对南山和湫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自省的情绪。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韩愈

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 4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