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 韩愈
古史散左右,诗书置后前。 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 古道自愚憃,古言自包缠。 当今固殊古,谁与为欣欢。 独携无言子,共升昆崙颠。 长风飘襟裾,遂起飞高圆。 下视禹九州,一尘集豪端。 遨嬉未云几,下已亿万年。 向者夸夺子,万坟厌其巅。 惜哉抱所见,白黑未及分。 慷慨为悲咤,泪如九河翻。 指摘相告语,虽还今谁亲。 翩然下大荒,被发骑骐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蠹(dù)书虫:蛀书的虫子,比喻读死书的人。
  • 愚憃(chōng):愚笨痴呆。
  • 包缠:束缚。

翻译

古老的史书分散在左右,诗书放置在前后。难道和那只知道死啃书本的蛀书虫有什么不同,一生都在文字中间消磨。古代的道理自然是愚笨痴呆的,古代的言论自然是受到束缚的。现今当然和古代不同,谁能一起享受欢悦呢。独自带着不说话的人,一起登上昆仑山顶。长长的风飘动着衣襟,于是就飞起到高远的天空。向下看大禹划分的九州,就像一粒尘土聚集在豪毛的顶端。游乐嬉戏没有多久,下面已经过去了亿万年。从前那些夸夸其谈争夺的人,千万座坟茔在山顶让人厌恶。可惜啊抱着自己的见识,是非黑白都还没分清。慷慨地为之悲叹,泪水像九条河流翻滚。指责批评相互告知,即使回来了现在又和谁亲近。轻快地飞下大荒,披散着头发骑着麒麟。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韩愈对古代典籍、传统观念以及世人追逐名利等现象的思考和批判。他感慨自己好似书虫般沉迷于文字间,而古代的道理和言论显得愚笨和受束缚。当今时代与古代不同,却无人与之共享欢乐。他想象自己带着无言之人登上昆仑山顶,看到九州如尘般渺小,时间流逝快速。对那些夸夸其谈争夺的人表示厌恶,叹息人们是非不分。最后写到自己远离尘世,表现出一种超脱和孤独之感。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迷茫和孤独,以及对人生和世间的深刻洞察。

韩愈

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 4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