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颜悦堂孝禅图

· 袁华
堂背谖华黄鹄觜,堂下江波流瀰瀰。白头阿母在庭闱,寸草春晖感游子,颜师僧中学禅解。 谈空忆得离家时,屋头霜叶绕红紫,白云英英度娄水。 迎母南来奉甘旨,金缕赐衣光纚纚。献寿称觞母心喜,越州剃发睦州屦,千载高风差可拟。 初日照青桐,哑哑语慈乌。念母不复见,粉墨间新图。 君不见东家甲第连朱楼,千金买妾楼上头。筝笛琵琶间箜篌,俾夜作昼肆盘游。 妇姑勃蹊兄弟雠,不顾父母养而令父母忧。颜师颜师曾闵俦,乌乎颜师颜师曾闵俦,孝禅之书鲁春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谖华(xuān huá):萱草,忘忧草。
  • 黄鹄觜(huáng hú zuǐ):黄鹄的嘴,比喻形状。
  • 瀰瀰(mǐ mǐ):水流盛大的样子。
  • 庭闱(tíng wéi):指家庭。
  • 寸草春晖:比喻母爱如春日的阳光,温暖而无私。
  •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 禅解(chán jiě):对禅宗的理解和领悟。
  • 谈空:谈论空灵的事物,指禅宗的空灵思想。
  • 娄水(lóu shuǐ):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纚纚(xǐ xǐ):形容光彩照人。
  • 称觞(chēng shāng):举杯祝酒。
  • 剃发:指出家为僧。
  • 睦州屦(mù zhōu jù):睦州,地名;屦,古代的一种鞋。
  • 差可拟(chā kě nǐ):勉强可以相比。
  • 哑哑(yā yā):形容乌鸦的叫声。
  • 粉墨:指绘画。
  • 勃蹊(bó qī):争吵。
  • (chóu):仇恨。
  • 曾闵(zēng mǐn):曾参和闵子骞,古代著名的孝子。

翻译

堂背上开着忘忧草,黄鹄的嘴形状独特,堂下江波滚滚流淌。白发苍苍的母亲在家中,游子感受到母爱的温暖,颜师在僧人中学习禅宗。 回忆起离家时,屋旁的霜叶环绕着红紫,白云飘飘越过娄水。 迎接母亲南来,奉上美味的食物,金线绣成的衣服光彩夺目。举杯祝酒,母亲心中欢喜,出家为僧,穿着睦州的鞋子,千年的高风勉强可以相比。 初日照在青桐树上,乌鸦哑哑地叫着。思念母亲不再相见,用彩墨描绘出新的图画。 你看东边的豪宅连着朱楼,用千金买来的妾住在楼上。筝笛琵琶和箜篌交错演奏,夜以继日地尽情游玩。 妇姑争吵,兄弟仇恨,不顾父母的养育而让父母忧愁。颜师啊,颜师,你与曾参、闵子骞同列,颜师啊,颜师,你的孝禅之书如同鲁国的春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游子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孝心,通过对堂背的忘忧草、江波的流淌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中“寸草春晖”一词巧妙地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游子对母亲的感激。后文通过对东家奢华生活的对比,突出了游子对母亲的孝心和家庭的和谐,以及对禅宗的理解和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袁华对家庭伦理和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

袁华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