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吴兴任孟晖溪山春晓画壁
我家苕溪山水窟,流寓娄东归未得。
前年避地到乡闾,亲戚欢迎慰岑寂。
长桥崒峍势如龙,下饮大溪垂渴虹。
先人旧业桑梓在,石田数亩松亭东。
南望群峰奔万马,淼淼鸥波连若下。
桃花夹岸放渔舟,疑是仙源问津者。
谢家客儿有发僧,俊爽捷若秋空鹰。
有时清唱醉花月,有时趺坐谈三乘。
结楼高倚云松杪,门对溪山春日晓。
谁人粉壁写成图,索我题诗故相恼。
谩歌溪山春晓歌,安得杖屦同婆娑。
为询旧业在溪浒,稚松丛桂今如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苕溪:位于今浙江省湖州市,是袁华的故乡。
- 娄东:指娄县(今上海市松江区)的东部,袁华曾流寓于此。
- 崒峍(zú lù):形容山势高耸险峻。
- 渴虹:比喻桥的形状像渴了的虹。
- 桑梓:指故乡,古人家宅旁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用作故乡的代称。
- 淼淼:形容水势浩大。
- 若下: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苕溪下游的某个地方。
- 趺坐:佛教徒盘腿坐法的一种,即双足交叠而坐。
- 三乘:佛教术语,指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分别代表不同的修行方法和境界。
- 杖屦:手杖和麻鞋,代指行走。
翻译
我家住在苕溪那如画的山水之间,却流寓到了娄东,至今未能归去。前年我为了避难回到乡里,亲戚们的热情欢迎让我感到温暖。长桥高耸,形如巨龙,桥下是大溪,桥如渴虹垂挂。我先人的旧业就在这桑梓之地,石田数亩位于松亭东侧。
向南望去,群峰连绵,如万马奔腾,浩渺的水波连接着若下。桃花盛开的岸边,渔舟悠然,仿佛是仙源中的问津者。谢家客儿,那位有发僧人,英俊爽朗,敏捷如秋空的鹰。有时他在花月下清唱,有时他盘腿坐谈三乘佛法。
他建了一座高楼,高耸入云,门前对着溪山,春日初晓。谁人在粉壁上绘成了这幅图画,我被邀请题诗,心中不免烦恼。我随意地唱起了溪山春晓的歌,多么希望能拄着手杖,穿着麻鞋,与他一同漫步。我想询问旧时的家园在溪边的情况,那些稚嫩的松树和丛生的桂树现在如何了。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袁华对故乡苕溪的深情回忆和对流寓生活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故乡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同时,通过对谢家客儿这位有发僧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尊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袁华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