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行歌送陈士惟新喻教授

· 袁华
陈广文短而精悍才且㒞,投老远之新喻任。中流扬舲张大帆,乌帽霜华点秋鬓。 忆别楚乡今十年,梦想江山动游兴。忆昨经览初,看山数去程。 放舟娄江口,挂席南风轻。长年三老椎大鼓,酾酒割牲祈降灵。 开头捩柁入扬子,东望淮沙海门紫。鲸鱼吹浪波冥冥,不觉狼山去如驶。 舟行三日数百里,忽见金焦屹相峙。铁瓮城颓壁垒荒,百战英雄嗟已矣。 晓行朱金沙,暮泊石头城。不闻商女歌玉树,黄芦苦竹生秋声。 复溯彭郎矶,还经敷浅源。落帆官亭湖,遥见香垆烟。 却忆仪真不数日,行尽长江十三驿。大孤雨晴冰鉴开,白石青林映行色。 始离墟落见城市,高阁魏魏对山起。摩铁柱,吊旌阳,俯仰清风怀孺子。 三洲橘熟秋雨霜,枫林点染兼丹黄。烟华万井照金碧,石城百雉围清江。 范太史,清江生。视草登紫阁,看花游玉京。子今往,彼我歌纪行。 范公虽仙典刑在,山川草木皆知名。醉歌击唾壶,君毋忧问涂。 安得成宽辈,写作长江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精悍:精明能干。
  • 投老:到老,临老。
  • 扬舲:扬帆。
  • 乌帽:黑色的帽子。
  • 霜华:白发。
  • 长年三老:船上的老船工。
  • 酾酒:斟酒。
  • 割牲:宰杀牲畜。
  • 开头捩柁:开始调整船舵。
  • 鲸鱼吹浪:比喻大浪。
  • 冥冥:昏暗。
  • 狼山:山名。
  • 金焦:金山和焦山,两座山名。
  • 铁瓮城:坚固的城池。
  • 嗟已矣:叹息已经过去。
  • 朱金沙:地名。
  • 石头城:南京的别称。
  • 商女:卖唱的女子。
  • 玉树:指《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作的歌曲。
  • 彭郎矶:地名。
  • 敷浅源:地名。
  • 香垆烟:香炉中的烟雾。
  • 仪真:地名。
  • 冰鉴:明亮的镜子,比喻湖面。
  • 墟落:村落。
  • 摩铁柱:触摸铁柱。
  • 旌阳:地名。
  • 俯仰:低头和抬头。
  • 孺子:年轻人。
  • 三洲:地名。
  • 烟华:繁华的景象。
  • 石城:坚固的城池。
  • 范太史:人名。
  • 视草登紫阁:观察草木,登上高阁。
  • 玉京:帝都。
  • 典刑:典范。
  • 击唾壶:敲击唾壶,表示激动。
  • 安得:怎能。
  • 成宽辈:人名。

翻译

陈广文虽然身材短小但精明能干,才华横溢,到了老年还远赴新喻担任职务。在江中扬帆,张开大帆,头戴乌帽,白发如霜点缀着秋天的鬓角。

回忆起与楚乡的分别已有十年,梦想中的江山激起了游兴。记得初次游览时,数着去山的路程。从娄江口放舟,南风轻轻地吹拂着船帆。老船工敲着大鼓,斟酒宰杀牲畜祈求神灵的保佑。

调整船舵进入扬子江,向东望去是淮沙和海门的紫色。大浪如鲸鱼吹浪,波涛昏暗,不知不觉中狼山已远去如飞。

船行三天数百里,忽然看到金山和焦山屹立相峙。铁瓮城已颓败,壁垒荒凉,百战英雄已成过去。

早晨在朱金沙,晚上泊在石头城。听不到商女的歌声,只有黄芦苦竹中传来的秋声。

再次经过彭郎矶,经过敷浅源。在官亭湖落帆,远远望见香炉中的烟雾。

想起在仪真的日子不多,已经走完了长江十三驿。大孤山的雨后天晴,湖面如冰鉴般明亮,白石青林映衬着行色。

离开村落见到城市,高阁巍峨对山而起。触摸铁柱,吊念旌阳,低头抬头间怀念年轻的时光。

三洲的橘子在秋雨霜中成熟,枫林被点染成红黄。繁华的景象照亮了万井,石城百雉围绕着清江。

范太史,是清江的生。他在紫阁上观察草木,游玉京看花。你现在去,我为你歌颂这段旅程。

范公虽已仙逝,但他的典范仍在,山川草木都知晓他的名字。醉酒后敲击唾壶,你无需担忧问路。

怎能得到成宽这样的人,画出长江的图景。

赏析

这首作品以纪行的形式,描绘了陈广文远赴新喻的旅程,通过沿途的风景和历史遗迹,展现了作者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地理和历史典故,如狼山、金焦、铁瓮城等,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如“大孤雨晴冰鉴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旅途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是对友人的送别,也是对旅途的颂歌。

袁华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