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一百二十首

· 孙蕡
供佛清斋折露葵,课经时绕白莲池。 云鬟祇欠金刀剪,顿是山庵苦行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闺怨:指女子在闺房中因思念或忧愁而产生的情感。
  • 一百二十首:指这首诗是孙蕡所作的关于闺怨的系列诗中的一首。
  • 供佛:向佛像供奉物品,表示敬意。
  • 清斋:指素食,通常与宗教修行有关。
  • 折露葵:折取带有露水的葵菜,葵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
  • 课经:诵读或学习佛经。
  • 白莲池:可能指寺庙中的莲花池,莲花在佛教中象征纯洁和悟道。
  • 云鬟:形容女子发髻如云,鬟是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型。
  • :只,仅。
  • 金刀剪:金制的剪刀,这里可能指用于剪发的工具。
  • 顿是:立刻成为。
  • 山庵:山中的小寺庙或尼姑庵。
  • 苦行尼:指进行严格修行的尼姑。

翻译

在闺房中,我像供奉佛像一样清心寡欲,折取清晨的露葵作为斋食,诵读佛经时围绕着白莲池行走。我的发髻缺少一把金刀剪来整理,立刻让我看起来像是山中庵堂里苦修的尼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闺房中的清修生活,通过“供佛清斋”和“课经时绕白莲池”等细节,展现了她对宗教生活的投入和虔诚。诗中的“云鬟祇欠金刀剪”一句,巧妙地通过发髻未整理的形象,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孤独和苦闷,使她看起来像是山中苦修的尼姑,加深了“闺怨”的主题。整体上,诗歌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女子在宗教修行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

孙蕡

明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