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眺歌为屠隐君

景定桥东地迂僻,百尺层楼寄寥阒。 我来登眺风日清,遥见群山际天碧。 西山积润冈阜多,断而复起连金鹅。 金鹅飞入大梅去,太白数点低云萝。 水出迥溪泻三峡,分作支流更回合。 晴波耀日日倒悬,龙夺明珠动鳞甲。 桃花隔水春冥冥,渔郎梦醒扁舟轻。 杜若蘼芜翠烟淡,鹁鸪飞去雍渠鸣。 白云窈窕山中来,渚涯倏忽成楼台。 风收雨散四郊静,眼中一片青天开。 中有仙人半衔醉,唤得孤鸾落天外。 骑鸾时复游紫京,夹道花香袭环佩。 仙人自昔好楼居,此非圆峤为方壶。 回首人间暗尘土,蚁垤自以为仙都。 我闻江湖好山水,曾托秋风过彭蠡。 千里归来空自怜,灵境胜区那得此。 仙人有酒春满缸,夜邀子晋吹玉笙。 朝朝不放下楼去,朱颜直要凋三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寥阒(liáo qù):空旷寂静。
  • 金鹅:此处指山名或地名。
  • 太白:指太白山,位于陕西省。
  • 云萝:云雾缭绕的藤萝。
  • 迥溪:深远的溪流。
  • 晴波:晴朗天气下的水波。
  • 龙夺明珠:比喻水波闪烁如龙夺珠。
  • 桃花隔水:桃花盛开在水边。
  • 春冥冥:春天的景色朦胧不清。
  • 杜若蘼芜:两种香草名。
  • 鹁鸪(bó gū):一种鸟名。
  • 雍渠:鸟鸣声。
  • 窈窕(yǎo tiǎo):深远曲折。
  • 渚涯:水边。
  • 蚁垤(yǐ dié):蚂蚁堆成的小土堆。
  • 彭蠡(péng lǐ):即鄱阳湖,位于江西省。
  • 子晋:传说中的仙人。
  • 三光:指日、月、星。

翻译

在景定桥的东边,有一片偏僻之地,那里矗立着一座高达百尺的楼阁,四周空旷寂静。我来到这里登高远眺,清风徐来,阳光明媚,远远望见群山连绵,碧绿如洗。西山一带湿润,山丘众多,有的地方山势中断后又重新隆起,仿佛连接着金鹅山。金鹅山似乎飞入了大梅山,太白山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溪水从深远的溪流中泻出,分成了许多支流,在山峡间回旋。晴朗的水波在阳光下闪耀,如同龙夺明珠,水波闪烁。桃花在水边盛开,春天的景色朦胧不清,渔郎从梦中醒来,轻舟在水面上飘荡。杜若和蘼芜的翠绿烟雾淡淡,鹁鸪飞过,发出雍渠的鸣叫声。白云从山中悠然飘来,水边忽然间仿佛建起了楼台。风停雨歇,四周一片宁静,眼前豁然开朗,一片青天。山中有一位仙人半醉半醒,呼唤孤鸾飞落天外。仙人骑着鸾鸟时常游历紫京,花香扑鼻,环绕着他的环佩。仙人向来喜欢住在高楼上,这里不是圆峤而是方壶。回首人间,尘土飞扬,人们却自以为生活在仙都。我听说江湖之间有美丽的山水,曾托秋风游过彭蠡湖。千里归来,心中空自感慨,这样的灵境胜区哪里能得见。仙人有美酒,春天满缸,夜晚邀请子晋吹奏玉笙。朝朝暮暮不下楼,朱颜直要凋谢三光。

赏析

这首作品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山水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作者对仙境般景致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金鹅飞入大梅去”、“龙夺明珠动鳞甲”等,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动感。同时,通过对仙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乌斯道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乌斯道

元明间浙江慈溪人,字继善。乌本良弟。与兄俱有学行。长于诗,意兴高远,飘逸出群。尤精书法。洪武初得有司荐,为永新县令,有惠政。后坐事谪戍定远。放还,卒。有《秋吟稿》、《春草斋集》。 ► 3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