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内

· 唐寅
凄凄白露零,百卉谢芬芳; 槿花易衰歇,桂枝就销亡; 迷途无往驾,款款何从将; 晓月丽尘梁,白日照春阳; 扰景念畴昔,肝裂魂飘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凄凄:形容露水寒冷的样子。
  • 白露:秋天的露水。
  • 槿花:一种朝开暮落的花,常用来比喻事物的短暂。
  • 衰歇:衰败,凋谢。
  • 桂枝:桂树的枝条,这里可能指代美好的事物或人。
  • 销亡:消失,灭亡。
  • 迷途:迷失道路。
  • 往驾:前往的车辆,比喻方向或目标。
  • 款款:慢慢地,这里形容迷茫无助的样子。
  • :美丽。
  • 尘梁:尘土覆盖的屋梁,这里指月光照在尘土覆盖的屋梁上。
  • 扰景:扰乱的景象。
  • 畴昔:往昔,过去。
  • 肝裂:形容极度悲痛。
  • 魂飘扬:灵魂飘散,形容极度悲伤或死亡。

翻译

秋天的露水寒冷地落下,百草失去了芬芳; 槿花容易凋谢,桂枝也即将消亡; 迷失了方向,没有前往的车辆,迷茫无助地徘徊; 清晨的月光美丽地照在尘土覆盖的屋梁上,白日照耀着春天的阳光; 扰乱的景象让我怀念过去,心痛得仿佛肝裂,灵魂飘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象,通过“凄凄白露”、“槿花易衰歇”、“桂枝就销亡”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诗中的“迷途无往驾,款款何从将”反映了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迷茫和无助。后两句“晓月丽尘梁,白日照春阳”则通过对比清晨与白日的景象,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最后,“扰景念畴昔,肝裂魂飘扬”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极度的悲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

注释

  • 凄凄:形容忧伤、悲凉的样子。
  •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天气渐凉,清晨地面和植物上有露水凝结。
  • :泛指各种花草。
  • :凋谢,衰退。
  • 芬芳:香气。
  • 槿花:即木槿,花期短暂,象征易逝的美丽。
  • 桂枝:常绿树,古人常用以比喻高官厚禄,此处指事业的消亡。
  • 迷途:迷失的道路,比喻人生的困境。
  • 往驾:前往,前行。
  • 款款:缓慢,犹豫不决的样子。
  • :美丽,装饰。
  • 尘梁:灰尘覆盖的屋梁,象征破败的环境。
  • 扰景:看到的景象,此处指眼前的事物。
  • 畴昔:从前,过去的日子。
  • 肝裂魂飘扬:极度悲伤,形容心如刀割,魂魄飞扬。

翻译

在秋日的清晨,白露凝结,百花凋零,香气不再; 木槿的花朵快速凋谢,桂树的枝叶也渐渐枯黄; 我迷失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该如何前行; 明亮的晨月装饰着尘土满布的梁柱,白日的阳光照耀着春天的大地; 看着眼前的景象,我不禁想起过去的时光,心中痛苦无比,灵魂仿佛被撕裂,四处飘荡。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才子唐寅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的“白露”和“百卉谢芬芳”描绘了秋天的凄清景象,象征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诗人以“迷途无往驾”表达内心的迷茫和困惑,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而“肝裂魂飘扬”则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哀伤和对过去的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展现了唐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唐寅

唐寅

唐寅(yín),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 395篇诗文

唐寅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