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乙巳纪兴十首

· 袁华
炎精罹阨会,新都肆奸媮。 窃权造符命,居摄仿伊周。 甄阜主击断,王邑参谋猷。 杀子堕三纲,进女位长秋。 金匮授神禅,即真成篡谋。 民心本思汉,天意终眷刘。 二八火为主,龙奋南阳秋。 发兵捕不道,前骑驱旄头。 一鼓入长安,尚阻渐台流。 周还威斗柄,按式审休囚。 传首诣宛下,黔黎起歌讴。 帝王有真数,智力焉能求。 区区事谲诈,万古徒贻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炎精:指汉朝。
  • 罹阨会:遭遇困难和灾难。
  • 新都:指王莽的都城。
  • 奸媮:奸诈狡猾。
  • 造符命:伪造天命。
  • 居摄:指王莽摄政。
  • 伊周:伊尹和周公,古代贤相。
  • 甄阜:王莽的将领。
  • 王邑:王莽的将领。
  • 杀子堕三纲:指王莽杀子以巩固权力,破坏了传统的三纲五常。
  • 进女位长秋:指王莽将女儿送入宫中,以巩固地位。
  • 金匮授神禅:指王莽通过伪造的金匮文书自称受命于天。
  • 即真成篡谋:指王莽正式篡位成为皇帝。
  • 民心本思汉:民众心中仍然怀念汉朝。
  • 天意终眷刘:天意最终还是眷顾刘氏。
  • 二八火为主:指刘秀(汉光武帝)在二月八日起义。
  • 龙奋南阳秋:指刘秀在南阳起义,如龙腾起。
  • 发兵捕不道:发兵讨伐不义之人。
  • 前骑驱旄头:先锋骑兵驱赶敌军。
  • 一鼓入长安:一鼓作气攻入长安。
  • 尚阻渐台流:仍然有阻碍,如渐台的水流。
  • 周还威斗柄:指刘秀回师,威震四方。
  • 按式审休囚:按照法式审判囚犯。
  • 传首诣宛下:将王莽的首级传至宛城。
  • 黔黎起歌讴:百姓开始歌颂。
  • 帝王有真数:帝王之位有其真正的归属。
  • 智力焉能求:单凭智力和力量是无法得到的。
  • 区区事谲诈:小小的诡计和欺诈。
  • 万古徒贻羞:只会留下千古的耻辱。

翻译

汉朝遭遇了困难和灾难,王莽在新都城肆意奸诈狡猾。他伪造天命,模仿伊尹和周公摄政。甄阜和王邑是他的将领,参与谋划。他为了巩固权力,不惜杀害自己的儿子,破坏了传统的三纲五常,还将女儿送入宫中以巩固地位。通过伪造的金匮文书自称受命于天,正式篡位成为皇帝。然而民众心中仍然怀念汉朝,天意最终还是眷顾刘氏。刘秀在二月八日在南阳起义,如龙腾起,发兵讨伐不义之人。先锋骑兵驱赶敌军,一鼓作气攻入长安,虽然仍有阻碍,如渐台的水流。刘秀回师,威震四方,按照法式审判囚犯,将王莽的首级传至宛城,百姓开始歌颂。帝王之位有其真正的归属,单凭智力和力量是无法得到的。小小的诡计和欺诈,只会留下千古的耻辱。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王莽篡汉和刘秀复兴汉室的对比,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天意的不可违。诗中,王莽的奸诈和篡位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而刘秀的正义和天命则显得格外鲜明。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正义和天命的尊崇,以及对奸诈和篡位行为的鄙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道德的批判力。

袁华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