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沽即事

· 袁华
鸾舆北狩神京日,车骑回屯海浦秋。 草地霜寒散驼马,旃庐日夕下羊牛。 革囊桐酒醺人醉,芦叶吹笳动客愁。 可见太平忘武备,蹋歌顿足拥貂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直沽:地名,今天津市。
  • 鸾舆:皇帝的车驾。
  • 北狩:指皇帝北巡。
  • 神京:京城。
  • 车骑:战车和骑兵。
  • 回屯:返回驻扎。
  • 海浦:海边。
  • 草地:指北方草原。
  • 霜寒:寒冷的霜。
  • 散驼马:放牧的骆驼和马。
  • 旃庐:蒙古包。
  • 日夕:傍晚。
  • 革囊桐酒:用皮囊装的桐油酒。
  • 醺人醉:使人醉。
  • 芦叶吹笳:用芦叶吹奏的笳声。
  • 动客愁:触动旅客的忧愁。
  • 太平忘武备:在太平时期忘记了军事准备。
  • 蹋歌:踏歌,一种边走边唱的舞蹈。
  • 顿足:跺脚。
  • 拥貂裘:穿着貂皮大衣。

翻译

皇帝的车驾北巡京城之时,战车和骑兵在秋天的海边返回驻扎。 草原上的霜寒使骆驼和马儿散漫,傍晚时分,蒙古包下的羊牛缓缓下降。 皮囊中的桐油酒让人醉意盎然,芦叶吹奏的笳声触动了旅客的忧愁。 可见在太平时期忘记了军事准备,人们穿着貂皮大衣,边走边唱,跺脚舞蹈。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皇帝北巡时的景象,通过对草原、海边、蒙古包等元素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北方边疆的辽阔与荒凉。诗中“革囊桐酒醺人醉,芦叶吹笳动客愁”一句,巧妙地将边塞的酒文化与音乐文化结合,表达了边疆生活的艰辛与旅人的思乡之情。结尾的“蹋歌顿足拥貂裘”则反映了太平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隐含了对武备松懈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边塞风光,又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

袁华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