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韩惺庵中丞久视楼

老氏育先天,发皤颜若童。 驾言西极游,紫气满关中。 绪出五千言,著名河上公。 犹龙仙驭远,谁复叩玄风。 畔援汨天真,优游伏鸩戎。 妍媸浑莫辨,五色令人懵。 所以羡长年,而无久视翁。 中丞蚤闻道,泥滓起冥鸿。 中外勋名满,飘然晦厥躬。 辞荣赋考槃,问道慕崆峒。 避俗营真境,楼居焕以崇。 社中同志侣,杖履镇相从。 卉态看皆幻,心柔气亦融。 灵光葆太和,返照见真空。 澹漠神愈王,希夷体自充。 机缘日以啬,性命日以丰。 朝彻澄如水,谷神寿比嵩。 我来登此楼,俨入清虚宫。 快聆长生秘,欣承鍊性功。 俯瞰名利客,撩乱扑春虫。 松柏与龟鹤,会极数有终。 独兹久视诀,历劫将安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发皤 (fā pó):头发花白。
  • 紫气 (zǐ qì):吉祥的气息。
  • 河上公 (hé shàng gōng):传说中的仙人。
  • 畔援 (pàn yuán):旁征博引。
  • 汨天真 (mì tiān zhēn):迷失本性。
  • 鸩戎 (zhèn róng):毒酒和兵器,比喻危险。
  • (měng):糊涂,不明。
  • 泥滓 (ní zǐ):污泥,比喻世俗。
  • 冥鸿 (míng hóng):高飞的鸿雁,比喻高远。
  • 考槃 (kǎo pán):古代的乐器,比喻隐居。
  • 崆峒 (kōng tóng):山名,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 卉态 (huì tài):花草的形态。
  • 灵光 (líng guāng):智慧的光芒。
  • 太和 (tài hé):和谐的状态。
  • 希夷 (xī yí):虚无缥缈,难以捉摸。
  • 朝彻 (zhāo chè):清晨的清澈。
  • 谷神 (gǔ shén):山谷中的神灵。
  • 撩乱 (liáo luàn):纷乱。
  • 鍊性功 (liàn xìng gōng):修炼心性的功夫。

翻译

老子的智慧孕育了先天的道理,虽然头发花白,但面容如同孩童。他西行游历,吉祥的紫气遍布关中。他留下了五千字的经文,成为著名的河上公。如同远去的龙仙,无人再能叩问玄妙的道理。旁征博引迷失了本性,优哉游哉却潜伏着危险。美丑混淆难以分辨,五光十色让人糊涂。因此羡慕长寿,却无长久视界的老人。中丞早年闻道,从世俗的污泥中崛起如高飞的鸿雁。中外名声显赫,却悄然隐藏了自己的身影。辞去荣华,隐居山林,向往问道于崆峒山。避开世俗,营造真实的境界,楼阁建筑辉煌而崇高。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常常一起行走。观察花草的形态,心境柔和,气息和谐。智慧的光芒保持和谐,回望可见真实的自我。淡泊宁静,精神旺盛,虚无缥缈,身体自然充实。机缘日渐减少,生命日渐丰富。清晨的清澈如水,山谷中的神灵寿命如嵩山。我登上此楼,仿佛进入清虚的宫殿。高兴地聆听长生的秘密,欣喜地修炼心性的功夫。俯瞰那些追逐名利的客人,纷乱如同春天的虫子。松柏与龟鹤,终有尽头。唯独这长久视界的秘诀,历经劫难也将无穷无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老子智慧的赞美,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越和对道家哲学的向往。诗中,“紫气”、“河上公”等词汇体现了对老子及其学说的尊崇,而“畔援汨天真”、“妍媸浑莫辨”则反映了世俗的迷惑和混乱。诗人通过对比世俗与道家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修炼心性、追求精神自由的重要性。诗的结尾,以“久视诀”作为象征,表达了超越生死、追求永恒的哲学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毕自严

毕自严

明山东淄川人,字景曾。万历二十年进士。授松江推官。泰昌时,官至太仆卿。天启元年,辽阳陷落,廷议加强海防,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天津。在任设镇海诸营,用戚继光遗法,水军先习陆战,军由是可用。五年,以右都御史掌南京都察院。次年,改南户部尚书,以忤魏忠贤引疾归。崇祯初起户部尚书,条上诸事,帝悉允行。旋因事被劾下狱,未几得释。致仕卒。有《石隐园藏稿》。 ► 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