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禾
梅雨暗泽国,布縠鸣桑阴。
吴侬躬耒耜,播种乃力任。
来牟既登场,出水秧森森。
立苗本欲疏,庶防稂莠侵。
嘉实秫垂田,沾溉雨露深。
猗嗟周后稷,万世民所钦。
柏君天骄子,游宦非素心。
吮墨抽秘思,新图重南金。
如何祐陵笔,只解写花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梅雨:指初夏江淮流域持续较长的阴雨天气,正值梅子成熟,故称梅雨。
- 泽国:多水的地方。
- 布縠:布谷鸟。
- 桑阴:桑树的树荫。
- 吴侬:吴地(今江苏一带)的方言称“我”为“侬”,此处泛指吴地的人。
- 耒耜:古代耕地翻土的农具,耒是耒耜的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
- 来牟:古代称大麦为来,小麦为牟。
- 森森:形容茂密。
- 稂莠:害苗的杂草。
- 秫:黏高粱,多用以酿酒。
- 猗嗟:赞叹声。
- 周后稷:周朝的始祖,名弃,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 游宦:远离家乡在官府任职。
- 祐陵:指宋徽宗赵佶,其陵墓为祐陵。
- 花禽:指绘画中的花鸟。
翻译
梅雨季节,阴云笼罩着多水的地方,布谷鸟在桑树的树荫下鸣叫。吴地的人们亲自操作耒耜,播种时全力以赴。大麦和小麦收割后,水田里新插的秧苗茂密生长。为了确保秧苗健康成长,需要保持适当的间距,以防杂草侵害。田里的黏高粱结出丰硕的果实,得益于深厚的雨露滋润。啊,周朝的始祖后稷,受到万世人民的敬仰。柏君作为天之骄子,远离家乡做官并非他的本意。他吮墨沉思,创作出这幅珍贵的画作。然而,为何宋徽宗的笔下,只懂得描绘花鸟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梅雨季节农田的景象,通过“梅雨”、“布縠”、“桑阴”等意象,生动地勾勒出了江南水乡的农耕生活。诗中“吴侬躬耒耜,播种乃力任”展现了农民辛勤耕作的场景,而“来牟既登场,出水秧森森”则进一步以丰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农耕生活的赞美。后文通过对“周后稷”的赞颂,以及对“柏君”和“祐陵”笔下不同艺术追求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尊重和对艺术多样性的思考。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农耕生活的美好,又蕴含了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