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山五咏看松阁

· 袁华
层峦壁亭北,灵渊汇亭西。 野芳新绿合,岩扉空翠迷。 林深不见日,地迥惟闻鸡。 草木气胶葛,六月流冰澌。 达人逍遥游,散策凌丹梯。 澄怀适野性,观物和天倪。 易同醉侯讲,诗为应真题。 急流能勇退,名与三高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层峦:连绵不断的山峰。
  • 灵渊:深邃的水潭。
  • 野芳:野花。
  • 岩扉:山岩的门户,指山洞口。
  • 空翠:指山间的翠绿色,常用来形容山色清新。
  • 地迥:地势高远。
  • 胶葛:交错纷乱的样子。
  • 冰澌:冰块。
  •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 散策:拄杖散步。
  • 丹梯:红色的阶梯,这里指山路。
  • 澄怀:使心境清澈。
  • 天倪:自然的端倪,指自然界的奥秘。
  • 应真:指佛教中的罗汉,这里可能指高僧。
  • 急流勇退:比喻在顺利或得意时及时隐退,避免后患。
  • 三高:指高官、高寿、高名。

翻译

在层峦叠嶂的亭北,灵渊汇聚于亭西。 野花新绿交相辉映,岩洞口被空翠所迷。 林深之处不见阳光,地势高远只闻鸡鸣。 草木气息交错纷乱,六月间冰块流动。 通达事理的人逍遥游走,拄杖登上红色的山路。 使心境清澈以适应野性,观察万物与天地的奥秘和谐。 与醉侯讨论《易经》,为高僧题诗。 在顺利时能勇敢退隐,名声与高官、高寿、高名齐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匡山五咏之一的看松阁周围的景色,通过层峦、灵渊、野芳等自然元素,展现了山水的壮美与清新。诗中“林深不见日,地迥惟闻鸡”等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深邃幽静的山林景象。后文通过“达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体现了明代诗人袁华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袁华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