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嗟来:嗟,叹词,表示叹息或呼唤。这里指黔敖呼唤饥民来吃粥的声音。
- 贸贸:形容眼神迷茫,无精打采的样子。
- 谢之:谢绝。
- 终焉:最终。
- 淮阴:地名,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区。
- 漂母:洗衣的老妇人。
- 王孙:对贵族子弟的称呼。
翻译
齐国遭遇饥荒,谷物不熟,民众都遭受灾难。富有的黔敖设立粥棚,呼唤饥民来吃粥,声音中带着叹息。有一位士人眼神迷茫地走过,听到这样的呼唤感到羞耻。他谢绝了黔敖的施舍,并且拒绝进食,最终因此而死去。在淮阴的陈地,韩信曾被漂母哀怜,给予食物。大丈夫贵在立功,这些小事何足挂齿。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个历史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于士人尊严和立功价值的看法。诗中,黔敖的施舍被士人视为耻辱,宁愿饿死也不接受,体现了士人对于尊严的坚守。而韩信虽然曾受漂母之恩,但最终通过立功成就了自己的伟业,显示了立功的重要性。作者通过这两个故事,强调了士人应当追求的是立功而非小恩小惠,体现了明代士人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