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性海讲师

· 袁华
云扉景气清,曾听话无生。 丈室文殊座,双林舍卫城。 龙泓循故道,宝殿丽新甍。 闻说胥江口,袈{波上衣}渡晚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扉:云中的门户,形容高远的地方。
  • 景气:景象,风光。
  • 话无生:谈论无生之理,即佛教中的无生无灭之理。
  • 丈室:指僧人的居室。
  • 文殊座:文殊菩萨的座位,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
  • 双林:指释迦牟尼佛在双树下涅槃的地方。
  • 舍卫城:古印度城市名,佛教圣地之一。
  • 龙泓:深潭,这里可能指寺庙中的水池。
  • 故道:旧时的道路。
  • 宝殿:指寺庙中的主要殿堂。
  • 新甍:新的屋脊,指新建或翻新的建筑。
  • 胥江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袈{波上衣}:袈裟(jiā shā),僧人穿的衣服。
  • 渡晚晴:在晴朗的傍晚渡河。

翻译

云中的门户风光清新,曾经在那里聆听无生无灭的佛法。 僧人的居室中仿佛有文殊菩萨的智慧,双树下是佛陀涅槃的圣地。 龙泓水池沿着旧时的道路流淌,宝殿的屋脊焕然一新。 听说在胥江口,僧人们穿着袈裟在晴朗的傍晚渡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佛教圣地的景象,通过云扉、丈室、双林等意象展现了佛教的清净与庄严。诗中“话无生”、“文殊座”等词语体现了佛教的教义和智慧。后两句则通过龙泓、宝殿的描绘,以及胥江口僧人渡河的情景,增添了诗的生动性和现实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袁华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