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谒文公先生祠

尤溪一派自尼分,毓秀储精此降神。 攘斥异端扶正教,恢弘圣道淑斯民。 源头活水通洙泗,门地清风蔼建闽。 愧我疏庸生已晚,谩瞻遗像荐新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尤溪:地名,位于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
  • 毓秀储精:孕育优秀的人才,积累精华。
  • 降神:指神灵降临,这里比喻文公先生的伟大思想和精神。
  • 攘斥:排斥,抵制。
  • 异端:指与正统思想相悖的学说或行为。
  • 正教:正确的教义或教育。
  • 恢弘:扩大,发扬。
  • 淑斯民:使这些人民变得善良。
  • 洙泗:古代两条河流的名字,这里指学问的源远流长。
  • 门地:门第,家族的地位和声望。
  • 蔼建闽:指文公先生的家族在福建地区有良好的声誉。
  • 疏庸:疏远平庸,自谦之词。
  • 谩瞻:随意地瞻仰。
  • 荐新蘋:献上新鲜的蘋草,表示敬意。

翻译

尤溪的溪流从尼山分流而来,这里孕育了优秀的人才和精华,仿佛有神灵降临。文公先生排斥异端,扶持正教,发扬圣道,使人民变得善良。学问的源头如同活水,通向深远的洙泗,他的家族在福建享有清高的声誉。我自愧平庸,生得晚,只能随意地瞻仰他的遗像,献上新鲜的蘋草以表敬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文公先生的崇敬之情。诗中,“尤溪一派自尼分”描绘了尤溪的地理特色,而“毓秀储精此降神”则赞美了文公先生的伟大。通过“攘斥异端扶正教”和“恢弘圣道淑斯民”,诗人强调了文公先生在教育和文化传承上的重要贡献。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文公先生的敬仰和自谦之情,体现了对先贤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夏原吉

明江西德兴人,迁湖广长沙府湘阴,字惟哲。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太学,擢户部主事。永乐初进尚书,主持浙西、苏、松治水事。布衣徒步,日夜经划。七年,兼摄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十九年,以谏帝北征沙漠,系狱。二十二年,成祖死,仁宗即位,获释。累进太子少保、兼少傅,尚书如故。宣宗即位后,以旧辅益亲重。汉王高煦反,原吉与杨荣劝帝亲征平叛。宣德五年,卒官。历事五朝,外掌度支,内预机务,为政能持大体。卒谥忠靖。有《夏忠靖公集》。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