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洪二首

· 孙蕡
吕梁积石天峥嵘,徐州上洪波稍平。 蛟龙怒卷四时雨,砥柱乱落三秋星。 辛夷杜若散洲渚,贝阙珠宫开窈冥。 舟人倚棹笑相语,九里山色连彭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徐州洪:指徐州地区的洪水。
  • 吕梁:山名,位于今山西省西部,黄河与汾河之间。
  • 积石:堆积的石头。
  • 天峥嵘:形容山势高峻。
  • 上洪:指上游的洪水。
  • 蛟龙:古代传说中的水中龙,常用来比喻洪水。
  • 砥柱:比喻坚强的支柱或中心。
  • 三秋:指秋季的三个月,也泛指秋天。
  • 辛夷:一种植物,又名紫玉兰。
  • 杜若:一种香草。
  • 洲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 贝阙珠宫:形容水中宫殿的华丽。
  • 窈冥:深远幽暗的样子。
  • 舟人:船夫。
  • 倚棹:靠在船桨上。
  • 九里山:山名,位于徐州附近。
  • 彭城:徐州的古称。

翻译

吕梁山上堆积的石头高耸入云,徐州上游的波涛稍显平静。 蛟龙般的洪水卷起四季的雨水,坚如砥柱的山峰在秋天的星光下显得格外清晰。 辛夷和杜若遍布水中的小岛,水下的宫殿华丽而幽深。 船夫们靠在船桨上相互交谈,九里山的景色与彭城相连。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徐州地区洪水的壮观景象,通过对比吕梁山的高峻与徐州洪水的平静,展现了自然界的宏伟与和谐。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蛟龙怒卷”、“砥柱乱落”等,生动地表现了洪水的力量和山峰的坚固。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水中的植物和宫殿,以及船夫的交谈,增添了一丝人文气息,使得整首诗既有力量的展现,又不失细腻的情感。

孙蕡

明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