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座师之岭右

除书初下玉宸班,诏遣词臣谕百蛮。 一棹郁林先访石,双旌梨岭尽穿山。 风云绝域聊乘障,雨露明堂欲赐环。 花底刺桐春万树,七星岩洞并谁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除书:任命官员的文书。
  • 玉宸班:指朝廷。
  • :皇帝的命令。
  • 词臣:指文学侍从之臣。
  • :告示,命令。
  • 百蛮:指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
  • :船桨,代指船。
  • 郁林:地名,今广西玉林。
  • :指郁林的石头,可能是指当地的特产或名胜。
  • 双旌:古代官员出使时所持的两种旗帜。
  • 梨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广西的某个山岭。
  • 穿山:穿越山岭。
  • 风云:比喻时局或形势。
  • 绝域:极远的地方。
  • 乘障:防守边疆。
  • 雨露:比喻皇帝的恩泽。
  • 明堂: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也泛指朝廷。
  • 赐环:古代皇帝赐予的信物,表示召回或赏赐。
  • 刺桐:一种植物,这里指其花。
  • 七星岩洞:地名,指广西桂林的七星岩。

翻译

任命文书刚从朝廷下达,皇帝命令文学侍从去告示边远的少数民族。 乘船先去郁林访问那里的石头,双旌旗帜引领着穿越梨岭的山路。 在风云变幻的边疆防守,期待皇帝的恩泽如雨露般降临。 花底的刺桐树春意盎然,万树花开,七星岩洞将与谁一同攀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送别陈座师前往岭右的情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边疆的辽阔。诗中“除书初下玉宸班”一句,即点明了陈座师的新任命,而“诏遣词臣谕百蛮”则进一步说明了此行的目的。后文通过“棹”、“旌”等词,巧妙地描绘了旅途的路线和景象。结尾的“花底刺桐春万树,七星岩洞并谁攀”则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不舍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边疆的关切。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