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重九舟过姑苏再泊葑门访周文学懋修夜集坐有善歌者即令歌懋修所制新词余醉憩斋头达旦登舟为别

乔木吴阊带浅莎,子云亭下即烟波。 那知九日黄花艳,重听千秋白雪歌。 霜色乍侵罗袂冷,月光偏向玳筵多。 亦知古寺寒山近,愁绝钟声夜半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吴阊(wú chāng):苏州的别称。
  • 子云亭:指文学家杨雄的亭子,这里借指周懋修的居所。
  • 九日黄花:指重阳节的菊花。
  • 千秋白雪歌:指高雅的诗歌。
  • 罗袂(luó mèi):轻薄的衣袖。
  • 玳筵(dài yán):华美的宴席。
  • 寒山:指苏州附近的寒山寺。

翻译

在苏州城边,高大的树木环绕着浅浅的莎草,我来到了子云亭下,那里烟波浩渺。 没想到在重阳节这天,我还能看到盛开的菊花,更意外的是,能再次听到那千古流传的高雅诗歌。 清晨的霜气刚刚侵入,使得轻薄的衣袖感到寒冷,而月光却特别偏爱这华美的宴席。 我知道寒山寺就在附近,但半夜钟声响起时,心中却充满了忧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访问友人周懋修时的情景。诗中,“九日黄花”与“千秋白雪歌”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又体现了对高雅文化的追求。后两句通过“霜色”与“月光”的对比,以及“寒山”与“钟声”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