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西湖十咏湖心亭

百尺金身峭壁前,三峰云气屹相连。 浑疑竺国诸天坠,绝胜秦城太华悬。 随处法身分翠竹,无穷妙相示青莲。 瑶軿咫尺西方在,一叩如来结梵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身:指佛像。
  • 三峰:指三座山峰。
  • 竺国:指印度,佛教的发源地。
  • 诸天:佛教用语,指天界或神界。
  • 秦城:指中国。
  • 太华:指华山,中国五岳之一。
  • 法身:佛教用语,指佛的真实身体,即佛的法性。
  • 翠竹:绿色的竹子。
  • 妙相:佛教用语,指佛的庄严相貌。
  • 青莲:佛教用语,象征清净无染。
  • 瑶軿(yáo píng):指神仙的车驾。
  • 西方:指佛教中的极乐世界。
  • 如来:佛教用语,指佛陀。
  • 梵缘:指与佛教的缘分。

翻译

在峭壁前,百尺高的佛像耸立,三座山峰的云气屹立相连。 仿佛是印度天界的神明坠落于此,绝对胜过中国华山上的壮观。 佛的法身无处不在,化作翠竹显现,无穷的庄严相貌示现为青莲。 神仙的车驾近在咫尺,西方极乐世界就在眼前,一叩佛陀,结下与佛教的缘分。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湖心亭前的壮观景象,通过佛像、山峰、云气等元素,构建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佛教世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佛教术语,如“金身”、“法身”、“妙相”等,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虔诚态度。同时,通过对“竺国”与“秦城”、“诸天”与“太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圣地的向往和对中华山川的自豪。最后,诗人以“瑶軿”、“西方”、“如来”等意象,寄托了自己对佛教极乐世界的渴望和对佛陀的敬仰,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宗教情怀。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