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盛翰林

卞和能识玉,荆山得良宝。知玉不知人,屡刖自残槁。 孟尝有内珍,何意货贿间。灵物不能舍,神珠自来还。 盛公抱天瑞,手把山龙章。惓与时人观,放之瀛壶傍。 朝披金光草,夕悬明月珰。适从具茨来,独宿白玉房。 凡夫亦知宝未得,先生傥肯示以求之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卞和(biàn hé):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能识别玉石的人物。
  • 刖(yuè):古代刑罚,切断脚趾。
  • 孟尝(mèng cháng):古代传说中的一个贪财之人。
  • 灵物(líng wù):指神奇的宝物。
  • 神珠(shén zhū):指神奇的珠宝。
  • 盛公(shèng gōng):指盛赞的人。
  • 山龙(shān lóng):比喻珍贵的玉石。
  • 瀛壶(yíng hú):传说中的仙境。
  • 金光草(jīn guāng cǎo):比喻珍贵的玉石。
  • 明月珰(míng yuè dāng):明亮的珠宝。
  • 具茨(jù cí):古代宝物的一种。
  • 白玉房(bái yù fáng):比喻珍贵的住所。

翻译

赠送给盛赞的翰林 卞和能认识玉石,荆山得到珍贵的宝物。他懂得玉石,却不懂得人,多次被切断脚趾自残。 孟尝有内在的珍宝,为何心意被财货所蒙蔽。神奇的物品无法舍弃,神奇的珠宝自然会回来。 盛赞的人抱着来自天际的吉祥,手中拿着山龙的印章。将其展示给时人观赏,放在瀛壶旁边。 早晨披着金色的光芒,晚上挂着明亮的珠宝。正巧从具茨而来,独自住在白玉房中。 普通人也知道宝物未曾得到,先生若肯指示求之之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赠送珍贵宝物给盛赞之人的场景,通过对玉石、珠宝等宝物的描绘,展现了珍贵和神奇的意境。诗中反映了人们对财富和珍宝的追求,以及对智慧和真知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珍贵宝物的珍视和对于真知的渴求。整体氛围优美,意境深远。

祝允明

祝允明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希哲,号枝山、枝指生。弘治间举人。授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旋辞归。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称吴中四才子。与寅并以任诞为世指目。工诗文,其诗取材颇富,风格与祯卿为近,而胜于唐寅。书法尤善,兼工楷草。有《九朝野记》、《前闻记》、《苏村小纂》、《怀星堂集》、《祝氏集略》。 ► 6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