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烈妇行

大壑松不彫,高山石不朽。覆载无改易,世有董烈妇。 烈妇王氏名桂芳,十七嫁与董家郎。董郎卧瘵一年死,烈妇呕血手敛藏。 当时信誓对日月,谁能上掩日月光。死生契阔志不违,老姑无依老母嫠。 母与烈妇伯父期,他年徐与重结缡。为言汝婿昔僦居,婿死居停主人将夺之。 汝曷来归予汝栖,与汝伯父相因依。烈妇闻命志益悲,未闻太行王屋曾为愚公移。 天地生我死我自有处,何有一撮茅土为穗帷。啼眠风洒洒,母日护之不少舍。 后数日母去,谓:汝送我而后返,吾不汝诈。妇勉从母归,稍进一饭喀喀哽塞不能下。 长号浪浪泪满把,投匕曰我去,母复送之野。烟云惨澹日一抹,宣公桥下水泼泼。 妇云母乎河水清且沦漪,吾往从之乐不可遏。母闻惊绝色惨怛,大呼褰裳不可脱。 渐台水深濑水阔,断萍茫茫强令活。去矣还复入君门,抱君灵主哭愬君。 君神在木闻不闻,肉摧血裂魂纷纶。母去儿解防,儿身终自妨。 儿有十尺麻,为君系三纲。粗粗髽绖移在脰,玉质高县几筵右。 手持元气还乾坤,青天增高地增厚。是时妇年才十八,英风烈烈塞宇宙。 呜呼十五国风一共姜,南朝惟见李侍郎。忠节不但臣妾庆,为尔君夫何独幸。 恺悌君子洪嘉兴,二年一日风教行。为尔成坟敕埋玉,彤管有绎光荧荧。 岂徒肇家声,岂徒信乡俗。歌谣长吏泽,爱戴国家福。 慰存尽封恤,树劝望旌复。呜呼天下多美人,人百其身倘可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diāo):雕刻
  • 覆载(fù zǎi):形容保存完好
  • 信誓(xìn shì):郑重发誓
  • (yǎn):遮掩
  • 契阔(qì kuò):情意深厚
  • (lí):丧偶的妇女
  • (lí):结发为夫妇
  • (jiū):租借
  • 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位老者为了方便家人出入,决心移山的故事。
  • 穗帷(suì wéi):稻穗做成的帷幔
  • 喀喀(kā kā):形容呛咳声
  • 哽塞(gěng sè):喉咙阻塞
  • 长号(cháng hào):长时间的哭号声
  • 浪浪(làng làng):形容泪水滚滚
  • (bǐ):古代的一种匕首
  • 褰裳(qiān cháng):拉起衣裙
  • (lài):水流湍急的地方
  • (píng):浮萍
  • (gāng):绳索
  • 髽绖(zhuā dié):头上戴的帽子
  • 几筵(jī yán):几席
  • 元气(yuán qì):生命力
  • 增高地增厚:形容力量增强
  • 英风烈烈(yīng fēng liè liè):英姿飒爽
  • 塞宇宙(sài yǔ zhòu):边疆之地
  • (jiāng):姓氏
  • 李侍郎:指李白,唐代著名诗人
  • 恺悌(kǎi tì):友爱亲和
  • 敕埋(chì mái):皇帝的命令下葬
  • 彤管(tóng guǎn):红色的管乐器
  • 绎光荧荧(yì guāng yíng yíng):形容光亮闪烁

翻译

大山上的松树不会被雕刻,高山上的石头不会腐朽。保存完好无法改变,世间有一位董烈妇。

烈妇王氏名叫桂芳,十七岁嫁给了董家的郎君。董郎病卧一年后去世,烈妇呕血捂着藏起来。

当时他们在日月下发过誓,谁能遮掩日月的光芒。生死约定志不改变,老姑无人依靠,老母成了孀妇。

母亲和烈妇的伯父商量,决定日后再结为亲。他们说董家的女婿曾租住在这里,如今女婿去世,房主要收回房子。

你为何回来归还我这里的住处,与你的伯父相依为伴。烈妇听到这消息更加悲伤,却未听说过太行山和王屋被愚公移山的故事。

天地生我,死亡也有自己的去处,怎会有一撮茅土做成稻穗的帷幕。哭泣睡眠中风声呼啸,母亲白天守护着我不肯离去。

几天后母亲离去,说:“你送我后再回来,我不会欺骗你。”烈妇努力跟随母亲回家,吃了一口饭时却被呛住无法下咽。

长时间的哭号声中泪水滚滚,拿起匕首说:“我去了。”母亲又送她到野外。烟云茫茫,太阳渐渐西斜,在宣公桥下水流淙淙。

烈妇说:“母亲啊,河水清澈又湍急,我跟随你去是快乐无法阻挡。”母亲听后惊讶又悲伤,大声呼喊着拉起裙摆不让她走。

水越来越深,水流越来越急,浮萍漂浮,她强迫自己活下去。离开后又回到君家门前,抱着君的灵体哭诉着。

君的灵魂在木头里听不见,肉体破碎,鲜血淋漓。母亲离去,儿女解不开心结,自己也难逃厄运。

她用十尺长的麻绳,为君系上三纲。头上戴着粗糙的帽子,坐在高高的几席右侧。

手中握着生命力,青天增高,大地增厚。那时烈妇年仅十八,英姿飒爽,犹如边疆之地的风云。

唉呀,十五国风一共姜,南朝只有李侍郎。忠节不仅是臣妾的庆幸,为何你作为君夫独自幸运。

友爱亲和的君子洪嘉兴,每年一日风教传承。为你修坟下敕埋玉,红色管乐器闪烁光芒。

不仅仅是创立家族声誉,也不仅仅是遵守乡俗。歌谣长吏的恩泽,爱戴国家的福祉。唉呀,天下有许多美人,百人之身或可赎。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董烈妇的忠贞和坚毅,展现了她对家人的深情厚意。在面对丈夫去世和母亲离世的悲痛中,她展现出了坚强和勇敢。诗中通过烈妇的坚守和牺牲,表达了对家庭、亲情和责任的珍视和执着。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这位烈妇的敬意和赞美。

祝允明

祝允明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希哲,号枝山、枝指生。弘治间举人。授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旋辞归。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称吴中四才子。与寅并以任诞为世指目。工诗文,其诗取材颇富,风格与祯卿为近,而胜于唐寅。书法尤善,兼工楷草。有《九朝野记》、《前闻记》、《苏村小纂》、《怀星堂集》、《祝氏集略》。 ► 6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