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道中别裕卿二首

十日平原饮未阑,更携离色上征鞍。 浮云万里幽期隔,明月千峰旅梦寒。 片诺久知肝胆尽,深交那问鬓毛残。 孤帆岁暮能相过,风雪桐江有钓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十日平原饮未阑:十日,指时间之长;平原,指广阔的平地;饮未阑,饮酒未尽,意指酒宴未结束。
  • 更携离色上征鞍:更,再;携离色,带着离别的情绪;上征鞍,登上马鞍,准备出发。
  • 浮云万里幽期隔:浮云,象征飘忽不定;万里,极言距离之远;幽期,隐秘的约定或期望。
  • 明月千峰旅梦寒:明月,明亮的月亮;千峰,形容山峰众多;旅梦,旅途中的梦境;寒,形容梦境的凄凉。
  • 片诺久知肝胆尽:片诺,指一句承诺;久知,早已知道;肝胆尽,比喻忠诚至极。
  • 深交那问鬓毛残:深交,深厚的友情;那问,哪会问;鬓毛残,指年老头发斑白。
  • 孤帆岁暮能相过:孤帆,孤独的船帆;岁暮,年末,指时间之末;能相过,能够相见。
  • 风雪桐江有钓竿:风雪,形容严寒的天气;桐江,江名;有钓竿,指有钓鱼的工具,象征隐居生活。

翻译

在平原上畅饮了十天,酒宴还未结束,我又带着离别的情绪登上了马鞍。浮云飘忽不定,万里的距离隔断了我们的隐秘约定,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千峰,旅途中的梦境显得凄凉。一句承诺早已让我知道你的忠诚至极,深厚的友情中哪会问及你斑白的头发。年末时,孤独的船帆能够相见,风雪中的桐江边,还有钓鱼的工具。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离别时的不舍。诗中,“十日平原饮未阑”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欢聚的场景,而“更携离色上征鞍”则透露出离别的无奈。后句通过“浮云”、“明月”等意象,描绘了旅途的遥远和梦境的凄凉,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情感。诗的结尾,诗人以“孤帆岁暮能相过”表达了对未来相见的期盼,而“风雪桐江有钓竿”则暗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