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口

江从沙口小,树渐老榕多。 风向夕微冷,水含秋始波。 黄花随处得,白鸟有时过。 一艓浮沉去,无人知棹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沙口(shā kǒu):河流的入海口处。
  • 榕(róng):指榕树,常绿乔木。
  • 黄花:指开着黄色花朵的植物。
  • 一艓(yī lì):一只小船。

翻译

江水从沙口细小地流淌,树木渐渐变老,榕树枝繁叶茂。微风吹来,夜晚略感凉意,河水中泛起初秋的波澜。到处都能看到盛开的黄花,偶尔有白色的鸟儿飞过。一只小船在水面上漂浮前行,无人知晓划船者的歌声。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江边景色,通过描写沙口处的风景和生活,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生机。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将江水、树木、花鸟、小船等元素融入诗中,展现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