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荆轲传作六首

多事田光苦殉名,匆匆伏剑激荆卿。 英雄不肯言成败,节侠何知有死生。 皆白衣冠持大斗,尽冲毛发上长缨。 离觞未半驱车去,风叶哀含变徵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荆轲:古代有名的刺客,刺秦始皇的故事为后人传颂。
  • 田光:古代有名的忠臣,为保护国家利益而被害。
  • 苦叉:古代指刺客。
  • 伏剑:指刺杀。
  • 荆卿:指荆轲。
  • 节侠:指有节操的侠士。
  • 白衣冠:指古代士人的服饰。
  • 大斗:古代计量器具,用于盛酒。
  • 冲毛发:指头发竖立的样子。
  • 长缨:长长的缨络。
  • 离觞:古代祭祀时的酒器。
  • 变徵声:指音乐中的一种音调。

翻译

田光因为许多事情而苦苦忍受着名誉的折磨,匆匆间就选择了伏剑,激励了荆轲。英雄们总是不愿意谈论胜败,而忠臣又怎么会明白生死的真谛呢。他们身着白色的衣冠,手持着大斗,头发竖立,缨络拖至衣后。还未喝完酒就匆匆驾车离去,风吹动着树叶,哀怨地传来变化的音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忠臣田光和刺客荆轲的故事,表现了他们为国家、为理想所做出的牺牲和奉献。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展现了古代英雄的风采和忠臣的悲壮。通过对荆轲传的赞颂,体现了作者对忠义之士的敬仰和歌颂。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