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万安上十八滩号子

水石争飞穷水变,时时岩口欲吞人。 熊罴忽掠舟帆过,势转秋毫若有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万安:地名,位于江西省。
  • 十八滩:指赣江中的十八个险滩。
  • 水石争飞:形容水流湍急,石头被水流冲击得四处飞溅。
  • 穷水变:形容水势变化无常,险峻。
  • 岩口:岩石的裂口或突出的部分。
  • 吞人:比喻水势险恶,仿佛要将人吞没。
  • 熊罴:熊的一种,这里比喻险峻的山石。
  • 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 有神:形容水势或山石的动态非常灵动,仿佛有神力。

翻译

在万安向上经过十八滩,水流湍急,石头被水流冲击得四处飞溅,水势变化无常。岩石的裂口仿佛随时都要将人吞没。突然,险峻的山石掠过船帆,水势瞬间转变,细微之处都显得非常灵动,仿佛有神力在操控。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赣江十八滩的险峻景象,通过“水石争飞”、“岩口吞人”等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水势的汹涌和山石的险恶。后两句“熊罴忽掠舟帆过,势转秋毫若有神”则巧妙地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将山石的动态和水势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诗人屈大均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