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宁张邑侯山响亭

拄笏朝朝见翠屏,瑶琴色映数峰青。 陶公自有无弦者,写出元音满讼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拄笏(zhǔ hù):古代官员手中所持的一种仪仗,用于辅佐讲话。
  • 翠屏(cuì píng):翠绿色的屏风。
  • 瑶琴(yáo qín):传说中神仙所用的琴,象征高雅音乐。
  • 陶公(Táo Gōng):指古代传说中的陶渊明,著名的文学家。
  • 元音(yuán yīn):原始的音律。
  • 满讼庭(mǎn sòng tíng):指音乐的声音充满了讼庭,即法庭。

翻译

每天早晨拿着拄笏看着翠绿的屏风,瑶琴的音色映照在几座青山之上。 陶渊明自有一种无弦的琴,奏出了原始的音律充满了法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宁张邑侯山响亭的景象,以及陶渊明的音乐才华。作者通过描绘拄笏、翠屏、瑶琴等元素,展现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陶渊明被赞颂为有着独特音乐才华,能够用无弦琴奏出原始音律,使得整个法庭都充满了音乐的美好。整首诗意境深远,展现了古代文人雅致的生活情趣。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