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两大人冢旁作予生圹书示儿辈

未丧孤生质,犹存半死身。 桐焦空有尾,松老欲无鳞。 沟壑难忘日,渊冰易坠人。 先茔欣得祔,免作道旁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kuàng):古代墓碑上刻写墓主人的名字和事迹的地方。
  • (tóng):指桐树,古代认为桐树可以长生不老。
  • :这里指树叶的尾巴,即树叶的末端。
  • :指鱼类等动物身上的鳞片。
  • (yíng):古代坟墓。
  • (fù):祭祀祖先或故人的仪式。

翻译

在两位大人的坟墓旁边,我为后人留下了一块墓碑,写着我的生平事迹。

我虽然还未去世,但感觉自己已经半死半活。 桐树的叶子焦枯了,却依然有尾巴; 松树渐渐老去,却似乎失去了鳞片。

那些沟壑的经历难以忘怀,深渊的寒冰容易让人跌入。 我很高兴能够安葬在先人的坟墓中,不至于成为路旁的尘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慨和对过往的回忆。作者通过对桐树和松树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老去的感受。沟壑和深渊的隐喻则暗示了人生中的困难和险阻。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祖先的尊敬和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安祥的安葬,不被尘土所覆盖。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表达了对生命和时光流逝的思考。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