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上赋得甘滩鲥鱼限鱼字

滩下肥过滩上鱼,罨中泼剌诉流初。 冰鳞触损烹无及,玉箸殷勤食有馀。 三月乱随西水下,九江争向北山渔。 嘉名更得三来好,为惜膏流作网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滩:浅水处。罨:画。泼剌:水花飞溅。冰鳞:指鱼的鳞片。触损:碰伤。殷勤:殷勤款待。乱随:指鱼群在水中游动。北山:指北面的山。嘉名:美名。膏流:指鱼油。网疏:指网的网眼稀疏。

翻译

在宴席上写下了关于甘滩上的鲥鱼的诗,限定了鱼的数量。 滩下的鱼比滩上的鱼更肥壮,画中勾勒出水花飞溅的景象。 冰鳞碰触到了烹饪的伤害不及,用玉箸殷勤地食用还有余。 三月里鱼群在西水中游动,九江的鱼争相向北山的水域游去。 这美名更加得到了三番好评,可惜鱼油流失成了网眼稀疏的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甘滩上的鲥鱼,通过对鱼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鲥鱼的独特感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形象描写,如滩下肥鱼、冰鳞触损等,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作者通过对鲥鱼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之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