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

清江白石厌相看,葭菼风多已早寒。 吹起涟漪身湿尽,不如滩上鹭鹚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葭菼(jiā rǎn):指芦苇和蒲草。
  • 涟漪(lián yī):水面上微波荡漾的样子。
  • 鹭鹚(lù cí):一种水鸟,类似于鹭鸶。

翻译

清澈的江水和洁白的石头让人生厌相看,芦苇和蒲草在微风中已经感受到初秋的寒意。吹起的涟漪打湿了我的身体,却不如滩上的鹭鹚干燥舒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日游览广至韶江时的景色。通过对江水、白石、芦苇和蒲草的描写,展现了初秋时节的清冷和凄凉之感。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慨,通过对比湿润的江水和干燥的滩上鹭鹚,展现了一种对自然的领悟和感慨。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