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

粼粼非石亦非沙,天作涟漪水作霞。 不畏江寒频濯足,中流羡杀白莲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粼粼(lín):水面波光闪烁的样子。 涟漪(lián yī):水面微波荡漾的样子。 霞(xiá):晚霞,红光。 濯(zhuó):洗涤。 羡(xiàn):羡慕。

翻译

水面波光闪烁,仿佛不是石头也不是沙子,天空映出晚霞,水面荡漾着微波。毫不畏惧江水的寒冷,频频洗涤双足,仿佛在江中流动的水花都羡慕着那盛开的白莲花。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秋日行至韶江时的景象,通过对水面波光的描绘,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诗人以水面波光闪烁的景象来表达自然之美,同时通过对白莲花的比喻,表达了对纯洁高雅之美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