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湘作

潇湘为客一秋悲,不唱离骚唱竹枝。 香雨忽来神女馆,幽兰多长水仙祠。 荒淫未敢兼风雅,哀怨惟图写别离。 终古君山青翠好,销魂应有美人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潇湘(xiāo xiāng):指湘水,古代诗文中常用来代指湖南一带。
  • 离骚(lí sāo):古代楚国大夫屈原所作的长诗名,也指离别的悲伤之诗。
  • 竹枝(zhú zhī):竹笛,古代乐器。
  • 香雨(xiāng yǔ):比喻细雨。
  • 神女馆(shén nǚ guǎn):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幽兰(yōu lán):指幽静的兰花。
  • 水仙祠(shuǐ xiān cí):水仙花的祠堂。
  • 荒淫(huāng yín):放纵不羁。
  • 风雅(fēng yǎ):指风度和雅致。
  • 哀怨(āi yuàn):悲伤和怨恨。
  • 君山(jūn shān):湖南岳阳君山,为道教名山。

翻译

潇湘之地,我作客一秋,心情悲伤。不再吟唱《离骚》,只吹奏竹笛。细雨飘洒,忽然来到神仙居所,那里幽静的兰花盛开,水仙花香扑鼻。我不敢放纵不羁,只愿写下别离的悲伤。君山青翠美丽,我想必有美人了解我的心思。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潇湘之地的离愁别绪,借景抒情,描绘了悲伤的心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离骚、竹枝、香雨、神女馆等,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和哀怨。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情感的描绘,使整首诗充满了离别之情和对美好的向往。最后一句“销魂应有美人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知音的期盼。整首诗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悲伤和对美好的追求。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